首頁 > 新聞資訊 > 暴力分揀事件頻發 快遞業需向精細化發展
暴力分揀事件頻發 快遞業需向精細化發展
“雙十一”網購狂歡過后,快遞公司的業務量迎來一年的高峰。據國家郵政局監測顯示,今年的“雙十一”依然保持消費旺勢,出現國內國際聯動、城市農村互動的局面,快遞業在“雙十一”面臨業務量和服務質量兩方面的巨大考驗。“雙十一”期間快遞物品暴力分揀的現象,折射了當前快遞行業、快遞企業、快遞人員的職業良心不足。業內專家認為,加盟制快遞企業需要由粗獷式管理逐漸轉向精細化發展道路,才能更好地適應新零售時代的發展。
12日,一段快遞員在卡車上用腳將快遞包裹踢下車的視頻被廣泛傳播。該視頻顯示,兩名快遞工作人員在車廂內,用腳將包裹一件件踢出車,另有一人將該行為拍成視頻并在網上發布傳播。據悉,視頻中的幾名男子均為江蘇鹽城亭湖區北環服務部的快遞員。
隨后涉事快遞企業回應稱,視頻中的員工不滿“雙11”加班,于是自導自演惡意拍攝視頻發泄情緒,公司已經報警追責。13日,當地郵政管理局已開始對涉事企業展開立案調查。
然而類似的暴力分揀并非個案。廈門、天津、長沙多地的媒體都曾報道過“雙11”期間,部分快遞公司在分揀過程中存在隨意亂扔、暴力卸貨等現象,甚至對于附有“易碎品”以及“生鮮”標識的包裹都采取同樣的做法。并且有分揀工人表示,并不是因為“雙11”才這么扔,為了提高效率,平時也是這么做的。
快遞工作本身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含量,這的確有利于快遞企業快速發展,但也導致快遞行業出現了“野蠻生長”。粗放式的快遞服務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快遞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既要擴充隊伍,又要搭建科學的管理制度。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快遞亂象,一方面,國家要完善有關快遞行業的法律法規,將快遞服務納入法治軌道;第二方面,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履行監管職能,依法加強對快遞企業的監督管理,對違規企業進行處罰;第三方面,要加強快遞職業道德建設,強化快遞企業和從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加強快遞員的責任心,讓客戶放心、滿意。
暴力分揀、野蠻拆卸極易造成快遞物品的損壞,造成客戶利益的損失。在客戶無法親自監看網購物品物流情況的情形下,快遞企業和快遞從業人員,更應該以對客戶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強自律自查,完善內部管理,強化職業良心。在分揀拆卸快遞時輕拿輕放,確保商品在快遞過程中不受損壞。
快遞服務強調快,但以損壞物品為代價的“高效”,誰都不需要。快遞企業和快遞從業人員,必須堅守職業良心。
- 03/08 [行業] 企業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有什么作用
- 03/08 [行業] 創業項目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哪些因素
- 03/08 [政策] 如果要開創公司,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 03/08 [政策] 如何委婉拒絕別人的投資項目
- 03/07 [政策] 經營范圍的名稱涉及到前置審批的情況
- 03/07 [行業] 公司注冊資本多少以上能冠省名
- 03/07 [政策] 公司拿我的卡走賬對我有影響嗎
- 03/04 [行業] 發票專用章和財務專用章區別
- 03/04 [行業] 怎么判斷寫字樓能不能注冊公司
- 03/04 [行業] 未分配利潤和留存收益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