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體制應如何改革
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合理劃分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促進權力和責任、辦事和花錢相統(tǒng)一,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下面和立華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財政體制改革:
一、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基本達成共識
目標: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合理劃分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促進權力和責任、辦事和花錢相統(tǒng)一,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基本思路:“完善立法”,樹立法治理念,依法理財,將財政運行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明確事權”,合理調整并明確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與支出責任,促進各級政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其能。
解決地方財力問題:減支增收
評價:
理想的分稅制應當使各級政府事權與財權相統(tǒng)一。也是94稅改提出的原則。
務實性的轉變:財力與事權相匹配。2007年十六大報告中確認處理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的基本原則。
20世紀70年代以前,世界各國稅制普遍具有明顯的集權特征,由財政職能上的集權性質所決定。
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fā)達國家開始出現(xiàn)了一種財政責任下放的趨勢,逐漸向發(fā)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蔓延。但政府間財政收入的分配格局并未發(fā)生相應改變。地方財力吃緊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長期以來,各國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仍然放在政府間轉移支付方面。
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滿足地方事權與其支出責任需要 VS 提升地方政府對地方性公共事務的回應性和責任心。
20世紀90年代以后,各國開始在理論和實踐上轉向探索健全、完善的地方稅體系建設的問題。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提出,將事權與財權相統(tǒng)一的原則改為財力保障與支出責任相匹配原則,側重解決中央和地方關系的資金分配,有批評者認為這是“分稅制”向“分錢制”的倒退。
《決定》以謹慎的方式回歸分稅制。隨著中國財政分權實踐的發(fā)展,行政體制改革,官員考核、晉升和任命制度的變化,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日益完善,應考慮逐漸將全面的地方政府稅權建設納入制度建設中去。
財政體制改革:
堅持以“控制”為預算管理的目標不動搖。依據(jù)中國國情,假若沒有很好的預算控制,根本談不上財政績效。
1、加快修訂預算法
2、繼續(xù)深化全口徑預算管理
3、夯實預算管理的基礎
4、落實問責機制
堅持綜合性原則,夯實預算管理的基礎
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改革:
——政府收支分類改革
——權責發(fā)生制,與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對應,厘清成本與收益,政府服務績效評價更有效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更全面地反映政府財務狀況
——中國政府資產(chǎn)負債報告
落實問責機制
要實現(xiàn)預算控制的目標,必須落實到有效的公共問責機制。沒有問責,就沒有可信的預算控制。
權力機關對預算、決算中的重大事項或者特定問題的監(jiān)督權
對違反預算法的行為,要強化問責手段的具體化和可實施性
目標:強化預算約束、規(guī)范政府行為、實現(xiàn)有效監(jiān)督,加快建立全面規(guī)范、公開透明的現(xiàn)代預算制度;
基本思路:“透明預算”,逐步實施全面規(guī)范的預算公開制度,推進民主理財,建設陽光政府、法治政府。“提高效率”,推進科學理財和預算績效管理,健全運行機制和監(jiān)督制度,促進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以上就是立華星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钚抡撸绻胍私飧鄰V州公司注冊的知識,可以在線咨詢立華星客服。
財政體制改革:
一、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基本達成共識
目標: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合理劃分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促進權力和責任、辦事和花錢相統(tǒng)一,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基本思路:“完善立法”,樹立法治理念,依法理財,將財政運行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明確事權”,合理調整并明確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與支出責任,促進各級政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其能。
解決地方財力問題:減支增收
評價:
理想的分稅制應當使各級政府事權與財權相統(tǒng)一。也是94稅改提出的原則。
務實性的轉變:財力與事權相匹配。2007年十六大報告中確認處理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的基本原則。
20世紀70年代以前,世界各國稅制普遍具有明顯的集權特征,由財政職能上的集權性質所決定。
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fā)達國家開始出現(xiàn)了一種財政責任下放的趨勢,逐漸向發(fā)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蔓延。但政府間財政收入的分配格局并未發(fā)生相應改變。地方財力吃緊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長期以來,各國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仍然放在政府間轉移支付方面。
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滿足地方事權與其支出責任需要 VS 提升地方政府對地方性公共事務的回應性和責任心。
20世紀90年代以后,各國開始在理論和實踐上轉向探索健全、完善的地方稅體系建設的問題。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提出,將事權與財權相統(tǒng)一的原則改為財力保障與支出責任相匹配原則,側重解決中央和地方關系的資金分配,有批評者認為這是“分稅制”向“分錢制”的倒退。
《決定》以謹慎的方式回歸分稅制。隨著中國財政分權實踐的發(fā)展,行政體制改革,官員考核、晉升和任命制度的變化,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日益完善,應考慮逐漸將全面的地方政府稅權建設納入制度建設中去。
財政體制改革:
堅持以“控制”為預算管理的目標不動搖。依據(jù)中國國情,假若沒有很好的預算控制,根本談不上財政績效。
1、加快修訂預算法
2、繼續(xù)深化全口徑預算管理
3、夯實預算管理的基礎
4、落實問責機制
堅持綜合性原則,夯實預算管理的基礎
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改革:
——政府收支分類改革
——權責發(fā)生制,與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對應,厘清成本與收益,政府服務績效評價更有效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更全面地反映政府財務狀況
——中國政府資產(chǎn)負債報告
落實問責機制
要實現(xiàn)預算控制的目標,必須落實到有效的公共問責機制。沒有問責,就沒有可信的預算控制。
權力機關對預算、決算中的重大事項或者特定問題的監(jiān)督權
對違反預算法的行為,要強化問責手段的具體化和可實施性
目標:強化預算約束、規(guī)范政府行為、實現(xiàn)有效監(jiān)督,加快建立全面規(guī)范、公開透明的現(xiàn)代預算制度;
基本思路:“透明預算”,逐步實施全面規(guī)范的預算公開制度,推進民主理財,建設陽光政府、法治政府。“提高效率”,推進科學理財和預算績效管理,健全運行機制和監(jiān)督制度,促進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以上就是立華星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钚抡撸绻胍私飧鄰V州公司注冊的知識,可以在線咨詢立華星客服。
立華星財務目前全國各地均有分公司以及合作機構辦理各種財稅業(yè)務,我司業(yè)務涵蓋:公司注冊,代理記賬,商標注冊,工商變更,進出口權,出口退稅代辦等多元化業(yè)務,如有需要可撥打電話18820806866(微信同號),或點擊【在線咨詢】。
- 03/08 [行業(yè)] 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的經(jīng)營范圍有什么作用
- 03/08 [行業(yè)] 創(chuàng)業(yè)項目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哪些因素
- 03/08 [政策] 如果要開創(chuàng)公司,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 03/08 [政策] 如何委婉拒絕別人的投資項目
- 03/07 [政策] 經(jīng)營范圍的名稱涉及到前置審批的情況
- 03/07 [行業(yè)] 公司注冊資本多少以上能冠省名
- 03/07 [政策] 公司拿我的卡走賬對我有影響嗎
- 03/04 [行業(yè)] 發(fā)票專用章和財務專用章區(qū)別
- 03/04 [行業(yè)] 怎么判斷寫字樓能不能注冊公司
- 03/04 [行業(yè)] 未分配利潤和留存收益一樣嗎

猜你喜歡
- 財務新政早知道 (1) (3207)
- 減稅降費政策再度加碼,財稅系統(tǒng)在變革 (1) (3095)
- 我國走在世界前列的財政稅收管理制度 (1) (4109)
- 財政補貼收入怎么用最省稅 (1) (3199)
- 財政部、稅務總局就資源稅法征求意見 (1) (4778)
- 財政部:規(guī)范PPP項目庫管理 (1) (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