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財務知識 > 互聯網行業如何避免商標侵權
互聯網行業如何避免商標侵權
對于一家剛成立的創業公司而言,內部人手不夠、一個頂三,外部前有大佬集團后有種子選手,人人難分多余精力,資金還重度有限,可謂內憂外患。縱然創業者的未來裝有汪洋大海,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是要害。因此在商標保護的工作上,大多創業公司選擇將商標注冊申請推后,或者先注冊一部分商標。你知道互聯網行業如何避免商標侵權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這樣一來,留下的商標侵權隱患就比較多了,比如商標被搶注或者在成立前,公司名稱已經被注冊成商標卻毫不自知。當然,更重要的是,往往當企業還沒有賺到什么錢的時候,搶注你商標的那一方并不來找你。而是在投融資、有錢了以后,敲竹杠的人就來了,因為這個時候能敲到的錢更多。
在分享“企業如何避免商標侵權”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什么樣的行為會導致商標侵權?
商標侵權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行為人銷售明知 或應知 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商標專用權被侵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在互聯網還沒有發展起來的90年代,如果一家企業注冊了一個商標A,但是也有別家企業在將A當做商標專用權來使用,可能擁有A商標專用權的人都無從知曉。比如在1992年,一個叫章鵬飛的浙江人,注冊了“現代”商標的45個類別。等到2002年,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上市了,才發現“現代”商標的所有類別都被章鵬飛注冊了。而距離現代汽車準備上市的時候,“現代”商標已經被章鵬飛申請注冊10年了。在那之前,章鵬飛沒有找到現代汽車維護自己的商標專用權,極有可能就是因為他根本不清楚現代汽車的規模,對商標侵權的案件不知道該怎么去維權。
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在只需網上一搜,很容易就能得知誰侵犯了自己的商標專用權或者自己是否具有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此外,隨著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和服務水平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各大產業技術研發與保證市場公平競爭的重要因素。知識產權代理應運而生,雖然是一個新興產業,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知識產權存量的增加、企業和公民知識產權意識的不斷增強,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因此,對于商標侵權案件的處理,也不再是具有專業法務的大公司才會做的事情。很多中小公司都可以通過專業的商標代理平臺幫助自己進行商標維權。
隨著商標制度和商標代理機制的完善,企業的侵權行為無所遁形。對于企業來說,商標侵權不僅意味著企業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還可能影響企業的聲譽,對企業的品牌形象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企業避免商標侵權就顯得格外重要。那么,企業如何避免商標侵權?
一、公司負責知產業務以及參與設計商標圖形的人應當熟悉商標法并能夠靈活運用。
一般情況下,大公司有專門的法務部門負責商標工作。小公司大多是創始人直接對接商標工作,或者交給商標代理平臺。但是,涉及產品名稱、公司名稱、企業LOGO等信息是由公司相關部門來一一跟進的,因此這些參與設計商標圖形、商標名稱的人也應當熟悉商標法并能夠靈活運用,才能使企業在最快的時間里注冊成功所需商標。
二、商標先行,市場再動。
小公司短期內控制成本,大公司長期內控制成本。但是商標一旦有漏洞,短期有經濟損失,長期經濟損失更大。國內商業環境、商業規則在迅速進化,知識產權的話語權在逐漸加重,僅從司法維權方面來看,相關訴訟量和賠償額年增長速度很快。
滴滴打車是小桔科技旗下的一個打車軟件,以前是叫嘀嘀打車。在嘀嘀商標早已被注冊的情況下,小桔科技在成立公司的時候還把打車軟件的商標取為嘀嘀。一個企業,用了別人的商標,那官司找上門也是早晚的事兒。最終嘀嘀商標持有人杭州妙影微電子有限公司起訴小桔科技公司,稱其使用“嘀嘀”二字作為打車產品名稱,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要求小桔科技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人民幣8000萬元。縱然滴滴打車已經融資完成,但是其不僅賠款巨額,商標改名對品牌的影響是長期的。
滴滴打車的這種行為就是懷著僥幸的心理“商標未動,市場先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商標也是,申請期長達一年,一旦沒有做好商標布局,就很容易埋下商標隱患,但屆時市場已經開始推廣,有一定知名度了,再遇到商標侵權的問題,就得不償失了。因此,企業應當商標先行,市場再動,為商標的注冊預留出足夠的時間,早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密切監控商標申請的狀態,不僅監控自家企業的商標,還要監控競爭對手的商標。
企業名稱起的好,對品牌推廣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別人眼紅好的企業名稱,恰好你沒有注冊商標,那商標很有可能會被搶注?;蛘哒f企業已經融到資,別有用心的人為了碰瓷敲一筆,也很有可能搶注商標或者注冊近似商標。如果商標被搶注,最終可以調解,將商標拿回來還不錯。假如被競爭對手搶注,估計只有置你于死地的境地。如果可以監控競爭對手的商標,在異議期及時進行異議,就會適時將這些隱患殺死在搖籃之中。比如通過權大師的商標監控,既可以監控自己的商標,還可以監控競爭對手的商標,隨時隨地都可以知道競爭對手的商標動態,并且能夠從商標申請情況看對手的商業動態。
當然,雖然小二將如何避免商標侵權講得清清楚楚,但是企業在實踐上不一定能夠做到位,有可能一不小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地方導致遇到商標侵權。或者在看此文的各位看官,已經遇到了商標侵權問題。
對于原告來說,商標侵權事件的發生有可能促使自家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對于被告來說,就會有可能牽涉到企業賠款和要不要改企業名稱、甚至是一蹶不振的大問題,如果真的遇到了商標侵權問題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將商標法以及商標審查標準了解清楚,尋找起訴點相關的法律依據,資料越詳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越充分。
其次,搞清楚訴訟的關鍵點:
關于原告和被告商標近似的判斷。
根據《商標審查標準》,從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圖形的構圖及顏色;各要素組合后的整體結構;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等方面判斷是否存在近似。
關于原告和被告類似商品的判定。
判定原告和被告的商品是否是在功能、用途、主要原料、生產部門、銷售渠道、銷售場所、消費對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近的商品。
最后,圍繞可能的爭議點準備證據材料。在商標侵權訴訟中常見的證據有:
從原告的角度來說:證明自身主體資質的證據;證明自身合法持有商標及使用該商標的事實依據;證明被告產品名稱、產品包裝各自與原告商標、產品包裝相近似的證據;提交證明被告的侵權行為或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原告造成產品銷售損失的證據。
從被告的角度來說:證明自身對商標擁有合法使用權的證據;證明被告所使用的商品與原告不相同或不類似和所使用商標與原告注冊商標不相同或類似的證據。
總之,如果已經遇到了商標侵權問題,應當充分準備,沉著應對。如果還沒有遇到商標侵權問題,一定要提高警惕,在企業的未來發展中避免遇到商標侵權問題。因為對于企業來說,特別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樹立尊重知識產權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只有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做好品牌創立的前期準備,未雨綢繆、避免紛爭,這樣企業才有可能走在行業的前端,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實力和良好的示范和引領效應,企業才會走得更長更快更強。
這樣一來,留下的商標侵權隱患就比較多了,比如商標被搶注或者在成立前,公司名稱已經被注冊成商標卻毫不自知。當然,更重要的是,往往當企業還沒有賺到什么錢的時候,搶注你商標的那一方并不來找你。而是在投融資、有錢了以后,敲竹杠的人就來了,因為這個時候能敲到的錢更多。
在分享“企業如何避免商標侵權”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什么樣的行為會導致商標侵權?
商標侵權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行為人銷售明知 或應知 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商標專用權被侵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在互聯網還沒有發展起來的90年代,如果一家企業注冊了一個商標A,但是也有別家企業在將A當做商標專用權來使用,可能擁有A商標專用權的人都無從知曉。比如在1992年,一個叫章鵬飛的浙江人,注冊了“現代”商標的45個類別。等到2002年,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上市了,才發現“現代”商標的所有類別都被章鵬飛注冊了。而距離現代汽車準備上市的時候,“現代”商標已經被章鵬飛申請注冊10年了。在那之前,章鵬飛沒有找到現代汽車維護自己的商標專用權,極有可能就是因為他根本不清楚現代汽車的規模,對商標侵權的案件不知道該怎么去維權。
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在只需網上一搜,很容易就能得知誰侵犯了自己的商標專用權或者自己是否具有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此外,隨著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和服務水平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各大產業技術研發與保證市場公平競爭的重要因素。知識產權代理應運而生,雖然是一個新興產業,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知識產權存量的增加、企業和公民知識產權意識的不斷增強,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因此,對于商標侵權案件的處理,也不再是具有專業法務的大公司才會做的事情。很多中小公司都可以通過專業的商標代理平臺幫助自己進行商標維權。
隨著商標制度和商標代理機制的完善,企業的侵權行為無所遁形。對于企業來說,商標侵權不僅意味著企業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還可能影響企業的聲譽,對企業的品牌形象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企業避免商標侵權就顯得格外重要。那么,企業如何避免商標侵權?
一、公司負責知產業務以及參與設計商標圖形的人應當熟悉商標法并能夠靈活運用。
一般情況下,大公司有專門的法務部門負責商標工作。小公司大多是創始人直接對接商標工作,或者交給商標代理平臺。但是,涉及產品名稱、公司名稱、企業LOGO等信息是由公司相關部門來一一跟進的,因此這些參與設計商標圖形、商標名稱的人也應當熟悉商標法并能夠靈活運用,才能使企業在最快的時間里注冊成功所需商標。
二、商標先行,市場再動。
小公司短期內控制成本,大公司長期內控制成本。但是商標一旦有漏洞,短期有經濟損失,長期經濟損失更大。國內商業環境、商業規則在迅速進化,知識產權的話語權在逐漸加重,僅從司法維權方面來看,相關訴訟量和賠償額年增長速度很快。
滴滴打車是小桔科技旗下的一個打車軟件,以前是叫嘀嘀打車。在嘀嘀商標早已被注冊的情況下,小桔科技在成立公司的時候還把打車軟件的商標取為嘀嘀。一個企業,用了別人的商標,那官司找上門也是早晚的事兒。最終嘀嘀商標持有人杭州妙影微電子有限公司起訴小桔科技公司,稱其使用“嘀嘀”二字作為打車產品名稱,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要求小桔科技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人民幣8000萬元。縱然滴滴打車已經融資完成,但是其不僅賠款巨額,商標改名對品牌的影響是長期的。
滴滴打車的這種行為就是懷著僥幸的心理“商標未動,市場先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商標也是,申請期長達一年,一旦沒有做好商標布局,就很容易埋下商標隱患,但屆時市場已經開始推廣,有一定知名度了,再遇到商標侵權的問題,就得不償失了。因此,企業應當商標先行,市場再動,為商標的注冊預留出足夠的時間,早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密切監控商標申請的狀態,不僅監控自家企業的商標,還要監控競爭對手的商標。
企業名稱起的好,對品牌推廣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別人眼紅好的企業名稱,恰好你沒有注冊商標,那商標很有可能會被搶注?;蛘哒f企業已經融到資,別有用心的人為了碰瓷敲一筆,也很有可能搶注商標或者注冊近似商標。如果商標被搶注,最終可以調解,將商標拿回來還不錯。假如被競爭對手搶注,估計只有置你于死地的境地。如果可以監控競爭對手的商標,在異議期及時進行異議,就會適時將這些隱患殺死在搖籃之中。比如通過權大師的商標監控,既可以監控自己的商標,還可以監控競爭對手的商標,隨時隨地都可以知道競爭對手的商標動態,并且能夠從商標申請情況看對手的商業動態。
當然,雖然小二將如何避免商標侵權講得清清楚楚,但是企業在實踐上不一定能夠做到位,有可能一不小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地方導致遇到商標侵權。或者在看此文的各位看官,已經遇到了商標侵權問題。
對于原告來說,商標侵權事件的發生有可能促使自家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對于被告來說,就會有可能牽涉到企業賠款和要不要改企業名稱、甚至是一蹶不振的大問題,如果真的遇到了商標侵權問題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將商標法以及商標審查標準了解清楚,尋找起訴點相關的法律依據,資料越詳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越充分。
其次,搞清楚訴訟的關鍵點:
關于原告和被告商標近似的判斷。
根據《商標審查標準》,從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圖形的構圖及顏色;各要素組合后的整體結構;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等方面判斷是否存在近似。
關于原告和被告類似商品的判定。
判定原告和被告的商品是否是在功能、用途、主要原料、生產部門、銷售渠道、銷售場所、消費對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近的商品。
最后,圍繞可能的爭議點準備證據材料。在商標侵權訴訟中常見的證據有:
從原告的角度來說:證明自身主體資質的證據;證明自身合法持有商標及使用該商標的事實依據;證明被告產品名稱、產品包裝各自與原告商標、產品包裝相近似的證據;提交證明被告的侵權行為或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原告造成產品銷售損失的證據。
從被告的角度來說:證明自身對商標擁有合法使用權的證據;證明被告所使用的商品與原告不相同或不類似和所使用商標與原告注冊商標不相同或類似的證據。
總之,如果已經遇到了商標侵權問題,應當充分準備,沉著應對。如果還沒有遇到商標侵權問題,一定要提高警惕,在企業的未來發展中避免遇到商標侵權問題。因為對于企業來說,特別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樹立尊重知識產權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只有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做好品牌創立的前期準備,未雨綢繆、避免紛爭,這樣企業才有可能走在行業的前端,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實力和良好的示范和引領效應,企業才會走得更長更快更強。
立華星財務目前全國各地均有分公司以及合作機構辦理各種財稅業務,我司業務涵蓋:公司注冊,代理記賬,商標注冊,工商變更,進出口權,出口退稅代辦等多元化業務,如有需要可撥打電話18820806866(微信同號),或點擊【在線咨詢】。

猜你喜歡
- 網絡彩票停售,互聯網公司不得擦邊搞彩票 (1) (4689)
- 在廣州注冊一家互聯網公司需要提前了解些什么 (1) (3070)
- 多家互聯網巨頭加盟 樂視超級電視能否“走出困境” (1) (3268)
- 互聯網+時代必可不少的三大許可證 (1) (3330)
- 2018年做互聯網企業容易嗎 (1) (3455)
- 互聯網企業該如何注冊商標 (1) (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