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資訊 > 深化改革,以財稅改革破題
深化改革,以財稅改革破題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作為國家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的財稅改革無疑將成為大會的一個重要討論議題。回顧十八大以來的五年,財稅改革的三大任務(預算改革、稅制改革和中央地方體制調整)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預算法》的實施,為建立現代預算制度提供了基礎。營改增從試點到全面推廣的偉大創舉,成為中國稅制改革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推進了“六稅一法”的改革進程。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首先通過財稅配套改革方案,拉開一系列改革的序幕,并把財政當做整個全面改革配套部署的先行軍角色,然后再跟進部署戶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司法改革、價格改革、國企改革、反腐深化等,形成了“以政控財、以財行政”的分配體系。
預算改革:取消“小金庫”
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大任務之一,2015年這項改革取得決定性進展。2015年1月1日,新《預算法》正式實施,自此中國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步伐加快。
新《預算法》規定政府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使得政府行為受到更嚴格的法律約束。不僅如此,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編制還嚴格落實了新《預算法》要求,重點報告支出預算和財政政策,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和細化預算編制等內容。
對此,賈康表示,財政部已在2012年明確提出不允許存在“預算外資金”,至于更早的時候提出的“小金庫”概念,也早已明確它的非法地位,經過幾輪清理,預算管理情況得到整體改善。“目前既無‘制度外資金’又無‘預算外資金’,中國的整個預算體系,正在表現為一套全面反映政府財力的預算。”賈康說。
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的意見》,決定在全國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由財政部門會同各部門研究編制3年滾動財政規劃,強化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性。
小編了解到,改革方案所列預算管理的第一條內容,就是“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積極推進預算公開”。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在此基礎下,財政部著手研究編制2016-2018年全國財政規劃,并在水利投資運營、義務教育等5個領域開展3年滾動規劃試點。根據改革方案要求,2016-2017年開展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從2017年開始,試點單位要編制2016年度政府財務報告。
賈康認為,編制政府財務報告將開啟全面公開政府履責情況的新時代,通過提升政府財政透明度,滿足各有關方面對政府財務狀況信息的需求。
此外,在改革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方面,國務院明確提出,圍繞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以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要目標,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加強轉移支付管理,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稅制改革:提高直接稅比例
“世界上唯有死亡和稅收無法逃避。”這是西方國家推崇的一句話,也說明稅制改革關系到每個企業和自然人。過去五年,中國啟動了最大規模的減稅改革,在世界范圍引起關注。
在眾多稅制改革中,“營改增”成為這幾年政府減稅的重頭戲。營改增使增值稅公平、中性優勢得以充分體現,減輕了納稅人稅收負擔,大大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業積極性。
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截至2017年7月底,我國生活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等四大行業納稅人共計1218萬戶,比2016年5月1日四大行業改革前國地稅交接戶數增加207萬戶。與此同時,前期試點的“3+7”行業戶數也顯著增加,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增加143萬戶。
賈康表示,營改增以軍令狀的方式全面實施,現在還在進一步優化和解決收尾問題。“雖然已經全覆蓋,全國現在仍然把營改增稱為改革試點,體現了一種謹慎的態度,盡管有一些不周到、不合意的地方,但總體來說營改增值得肯定。”
9月28日,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副司長林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營改增打通了我國以間接稅為主的第一大稅種的抵扣鏈條,打通抵扣鏈條和消除重復征收因素以后,便鼓勵了專業化細分。
對于下一步改革,賈康認為,營改增的改革方向和邏輯是值得肯定的,未來增值稅還應盡可能減少稅率的檔次。
稅制改革的第二項內容是消費稅,在眾多稅制改革中,消費稅本有望提前推進,但營改增后地方稅種的缺失,使得消費稅的改革要配合地方稅一起推進。
“現在還是有種種顧慮,特別是營改增以后營業稅取消了,需要找到替代的財源來彌補地方收入,消費稅可以配合這個情況來改革。”賈康說。
據悉,目前我國有十幾種特殊產品要征收消費稅,比如煙酒、煙花爆竹、燃油、汽車輪胎、作為奢侈品的珠寶首飾等。“未來消費稅如何更加合理化,是否一部分改由地方政府在銷售環節征收的方案,還在內部討論之中。”賈康坦言。
此外,房地產稅作為充滿爭議的一項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
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思路是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的收入分配改革目標。
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個稅改革將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考慮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
對此,賈康認為,除了要實現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征稅體系外,建立基本扣除加專項扣除的機制也是此輪個稅改革的核心內容。
央地關系:優化調整中央地方體制
財政改革方案的第三項任務是處理好中央地方體制關系,相比前面兩項改革內容,央地關系調整也最艱難。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發出深化改革新的宣言書后,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定位,中央政治局在“60條”改革要求提出后,第一個審批通過了財稅改革方案。作為三大任務中最難啃的一個骨頭,央地關系的調整也最受關注。
2016年8月24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財政事權”這一新概念,將其與支出責任區分開來,這有助于厘清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目前中央地方體制關系調整的基本思路是,對每一級政權要有人大的合法授權,進而形成“一級政權,一級事權,一級財權,一級稅基,一級預算,一級產權,一級舉債權,再加上自上而下兩級轉移支付和輔助性的橫向轉移支付”的制度安排。
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上下級政府的權責有時不清,既存在越位現象,也存在缺位現象。
解決這一問題,賈康認為,央地關系調整需要從理順事權開始,形成各級事權一覽表、支出責任明細單,理順收入劃分,建設地方稅體系,在扁平化三級框架之下尋求“財權與事權相順應,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境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各級、各地政府職能的到位。
賈康舉例說,這些年中央、各省“抽肥補瘦”地做轉移支付的同時,也輔助性地發展橫向轉移支付,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央協調各地對口支援災區,就是橫向轉移支付。這樣一套制度能夠使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財政得以緩解,又能使地方長治久安。
不過,地方稅體系必須完成攻堅克難的改革,產權、舉債權的制度建設也需優化推進。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央發文推進事權合理化,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提出各級事權的一覽表和明細單。
對此,賈康認為,央地關系中有很多硬骨頭要啃,目前各個方面認識還不一致。“十九大以后,希望能給出攻堅克難的指導意見,并能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
新《預算法》的實施,為建立現代預算制度提供了基礎。營改增從試點到全面推廣的偉大創舉,成為中國稅制改革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推進了“六稅一法”的改革進程。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首先通過財稅配套改革方案,拉開一系列改革的序幕,并把財政當做整個全面改革配套部署的先行軍角色,然后再跟進部署戶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司法改革、價格改革、國企改革、反腐深化等,形成了“以政控財、以財行政”的分配體系。
預算改革:取消“小金庫”
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大任務之一,2015年這項改革取得決定性進展。2015年1月1日,新《預算法》正式實施,自此中國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步伐加快。
新《預算法》規定政府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使得政府行為受到更嚴格的法律約束。不僅如此,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編制還嚴格落實了新《預算法》要求,重點報告支出預算和財政政策,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和細化預算編制等內容。
對此,賈康表示,財政部已在2012年明確提出不允許存在“預算外資金”,至于更早的時候提出的“小金庫”概念,也早已明確它的非法地位,經過幾輪清理,預算管理情況得到整體改善。“目前既無‘制度外資金’又無‘預算外資金’,中國的整個預算體系,正在表現為一套全面反映政府財力的預算。”賈康說。
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的意見》,決定在全國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由財政部門會同各部門研究編制3年滾動財政規劃,強化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性。
小編了解到,改革方案所列預算管理的第一條內容,就是“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積極推進預算公開”。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在此基礎下,財政部著手研究編制2016-2018年全國財政規劃,并在水利投資運營、義務教育等5個領域開展3年滾動規劃試點。根據改革方案要求,2016-2017年開展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從2017年開始,試點單位要編制2016年度政府財務報告。
賈康認為,編制政府財務報告將開啟全面公開政府履責情況的新時代,通過提升政府財政透明度,滿足各有關方面對政府財務狀況信息的需求。
此外,在改革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方面,國務院明確提出,圍繞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以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要目標,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加強轉移支付管理,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稅制改革:提高直接稅比例
“世界上唯有死亡和稅收無法逃避。”這是西方國家推崇的一句話,也說明稅制改革關系到每個企業和自然人。過去五年,中國啟動了最大規模的減稅改革,在世界范圍引起關注。
在眾多稅制改革中,“營改增”成為這幾年政府減稅的重頭戲。營改增使增值稅公平、中性優勢得以充分體現,減輕了納稅人稅收負擔,大大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業積極性。
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截至2017年7月底,我國生活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等四大行業納稅人共計1218萬戶,比2016年5月1日四大行業改革前國地稅交接戶數增加207萬戶。與此同時,前期試點的“3+7”行業戶數也顯著增加,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增加143萬戶。
賈康表示,營改增以軍令狀的方式全面實施,現在還在進一步優化和解決收尾問題。“雖然已經全覆蓋,全國現在仍然把營改增稱為改革試點,體現了一種謹慎的態度,盡管有一些不周到、不合意的地方,但總體來說營改增值得肯定。”
9月28日,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副司長林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營改增打通了我國以間接稅為主的第一大稅種的抵扣鏈條,打通抵扣鏈條和消除重復征收因素以后,便鼓勵了專業化細分。
對于下一步改革,賈康認為,營改增的改革方向和邏輯是值得肯定的,未來增值稅還應盡可能減少稅率的檔次。
稅制改革的第二項內容是消費稅,在眾多稅制改革中,消費稅本有望提前推進,但營改增后地方稅種的缺失,使得消費稅的改革要配合地方稅一起推進。
“現在還是有種種顧慮,特別是營改增以后營業稅取消了,需要找到替代的財源來彌補地方收入,消費稅可以配合這個情況來改革。”賈康說。
據悉,目前我國有十幾種特殊產品要征收消費稅,比如煙酒、煙花爆竹、燃油、汽車輪胎、作為奢侈品的珠寶首飾等。“未來消費稅如何更加合理化,是否一部分改由地方政府在銷售環節征收的方案,還在內部討論之中。”賈康坦言。
此外,房地產稅作為充滿爭議的一項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
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思路是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的收入分配改革目標。
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個稅改革將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考慮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
對此,賈康認為,除了要實現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征稅體系外,建立基本扣除加專項扣除的機制也是此輪個稅改革的核心內容。
央地關系:優化調整中央地方體制
財政改革方案的第三項任務是處理好中央地方體制關系,相比前面兩項改革內容,央地關系調整也最艱難。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發出深化改革新的宣言書后,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定位,中央政治局在“60條”改革要求提出后,第一個審批通過了財稅改革方案。作為三大任務中最難啃的一個骨頭,央地關系的調整也最受關注。
2016年8月24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財政事權”這一新概念,將其與支出責任區分開來,這有助于厘清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目前中央地方體制關系調整的基本思路是,對每一級政權要有人大的合法授權,進而形成“一級政權,一級事權,一級財權,一級稅基,一級預算,一級產權,一級舉債權,再加上自上而下兩級轉移支付和輔助性的橫向轉移支付”的制度安排。
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上下級政府的權責有時不清,既存在越位現象,也存在缺位現象。
解決這一問題,賈康認為,央地關系調整需要從理順事權開始,形成各級事權一覽表、支出責任明細單,理順收入劃分,建設地方稅體系,在扁平化三級框架之下尋求“財權與事權相順應,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境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各級、各地政府職能的到位。
賈康舉例說,這些年中央、各省“抽肥補瘦”地做轉移支付的同時,也輔助性地發展橫向轉移支付,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央協調各地對口支援災區,就是橫向轉移支付。這樣一套制度能夠使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財政得以緩解,又能使地方長治久安。
不過,地方稅體系必須完成攻堅克難的改革,產權、舉債權的制度建設也需優化推進。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央發文推進事權合理化,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提出各級事權的一覽表和明細單。
對此,賈康認為,央地關系中有很多硬骨頭要啃,目前各個方面認識還不一致。“十九大以后,希望能給出攻堅克難的指導意見,并能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
立華星財務目前全國各地均有分公司以及合作機構辦理各種財稅業務,我司業務涵蓋:公司注冊,代理記賬,商標注冊,工商變更,進出口權,出口退稅代辦等多元化業務,如有需要可撥打電話18820806866(微信同號),或點擊【在線咨詢】。
- 03/08 [行業] 企業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有什么作用
- 03/08 [行業] 創業項目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哪些因素
- 03/08 [政策] 如果要開創公司,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 03/08 [政策] 如何委婉拒絕別人的投資項目
- 03/07 [政策] 經營范圍的名稱涉及到前置審批的情況
- 03/07 [行業] 公司注冊資本多少以上能冠省名
- 03/07 [政策] 公司拿我的卡走賬對我有影響嗎
- 03/04 [行業] 發票專用章和財務專用章區別
- 03/04 [行業] 怎么判斷寫字樓能不能注冊公司
- 03/04 [行業] 未分配利潤和留存收益一樣嗎

猜你喜歡
- 12366平臺:深化增值稅改革即問即答 (1) (4044)
- 深化稅收制度改革 健全地方稅體系 (1) (3719)
- 國家稅務總局進一步深化國地稅聯合辦稅相關政策介紹 (1) (2922)
- 上海召開政府黨組學習會:深化自貿試驗區建設,探索自由貿易港建設 (1) (4089)
- 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加大財稅支持 (1) (3848)
- 一體兩翼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1) (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