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資訊 > 服裝業尋求變革新動力
服裝業尋求變革新動力
新變革
最近幾年,中國的服裝行業、企業遭受到了新技術、新渠道、新的市場競爭態勢和新的消費客群連續沖擊,逐漸陷入了低谷,踏上在低迷中尋找突圍之路的漫長征程。想要破解發展瓶頸,能夠洞見當下問題是關鍵。近日,國際投研機構畢馬威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今,中國服裝行業長期以來面臨著銷售瓶頸、庫存失衡、利潤低迷、客戶流失四大發展痛點。而想要克服困難,轉危為安,需要從長遠上布局——構建品牌價值深度,進行全域營銷,并構建注重消費者深度體驗的智慧門店,最終推動健康及可持續的品牌增長。
新陣痛孕育產銷新變局
實際上,除了畢馬威所言的四大行業痛點外,步入2017年,伴隨著“互聯網+”商業生態的不斷深入,其他傳統行業相繼轉型成功,但“互聯網+”對于大多數服裝行業來說,依然是一扇咫尺天涯的大門,看似很接近,卻始終找不到正確的“鑰匙”。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就曾經指出,“互聯網+”、共享經濟想要改變服裝行業,不能單純只是將產品拿到網上去賣,而是應該徹底改變產銷邏輯。過往的幾年里面,有不少服裝企業都試圖將“電商”做大,有些甚至徹底放棄了傳統的渠道與門店,為此投入了極大的成本,可幾年下來可見的利潤卻乏善可陳。
業內人士指出,服裝企業需要認識到一點——“互聯網+”只是幫助或者輔助傳統企業的自身業務的工具,永遠不能本末倒置。質量、管理和供應鏈的把控問題,才是服裝企業安身立命之根本。在此基礎上,服裝企業可再思考利用互聯網提升產銷之間相互匹配的精準度,精細服務從而提升客戶滿意度等,這樣才是利用互聯網工具變革服裝行業的正道。
新需求促進品牌新定義
此前,電商平臺聯合CBNData發布的《2016全球潮流生活消費趨勢報告》,指出消費人群年輕化、線上品牌多元化、服飾品類多樣化、全渠道模式優勢凸顯、高端品牌電商化、個性需求催生私人定制化等六大趨勢。
顯然,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品牌正在面臨用戶需求多元化、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品牌傳播媒介分散等諸多挑戰。以90后、95后為代表的新中產階級,正成為時代的消費主力,這一人群的消費訴求,也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品牌未來的發展走勢,而這一人群對于服飾類消費的個性化需求愈發彰顯,更有甚者還熱衷于潮流文化。而如上這一切都為服裝企業的品牌重塑、新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在談及國內服裝企業品牌重塑的話題時,例外、方所創始人毛繼鴻指出,品牌重塑要堅持獨立性,并保有相當的價值觀與品牌自信。“鶴立雞群是一種信仰,不能用別人的生存邏輯來替代你的生存邏輯,不能用別人的價值來替代你的價值”。
新零售帶來生態新切口
2017年3月,由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新零售研究報告》中,將新零售定義為“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行業人士將這一理論拆解到服裝企業的產銷模式中,就是從傳統的SPA模式(即自主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轉型到服裝企業全程參與商品企劃、生產、物流、銷售等整個產業環節。
機構研究者廣發證券認為,若服裝行業真正能夠將新零售理論實踐到全生態,或可較好地解決服裝行業季節性強、周期短、變化快和供應鏈條長、反應慢的矛盾,同時最大限度降低服裝行業需求預測的風險,實現快速反應供貨。
而企業層面,茵曼創始人方建華認為,新零售并不是簡單的“商品+渠道”,企業利用互聯網提升了商業效率、品牌效率,這才是新零售的本質。在他看來,未來中高端的服裝消費其實更重體驗,顧客需要即買即走,需要觸摸和感受到衣服的質感、尺碼。目前服裝行業的線上占比為22%左右,未來線上占比可能會增長,但不會超過50%。
- 03/08 [行業] 企業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有什么作用
- 03/08 [行業] 創業項目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哪些因素
- 03/08 [政策] 如果要開創公司,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 03/08 [政策] 如何委婉拒絕別人的投資項目
- 03/07 [政策] 經營范圍的名稱涉及到前置審批的情況
- 03/07 [行業] 公司注冊資本多少以上能冠省名
- 03/07 [政策] 公司拿我的卡走賬對我有影響嗎
- 03/04 [行業] 發票專用章和財務專用章區別
- 03/04 [行業] 怎么判斷寫字樓能不能注冊公司
- 03/04 [行業] 未分配利潤和留存收益一樣嗎

- 堡獅龍虧損嚴重 港式服裝巨頭沒落 (1) (2966)
- H&M難逃快時尚服裝噩運 (1) (3147)
- 近20%知名品牌輕奢服裝質檢不合格 (1) (3782)
- 注冊服裝貿易公司的費用及流程 (1) (4043)
- 服裝傳統品牌線上反超 (1) (2834)
- 品牌服裝企業商標注冊相關類別分析 (1) (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