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資訊 > 智能制造與智能技術融合的實踐
智能制造與智能技術融合的實踐
在信息技術的時代,武裝國家的不僅僅是軍隊火力,更重要的是科技智能的發達程度。作為制造業發達的國家,應順應時代的潮流,把智能科技融入傳統制造業當中,不斷進行行業的變革和升級。十九大要求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據了解,前兩屆年會深度解析了德國工業4.0的先進理念和最佳實踐,并探討中國制造業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實施路徑,本屆年會則聚焦智能制造的全球實踐和系統集成。
高質量發展主攻智能制造
“實現制造強國要緊緊抓住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和關鍵環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認為,中國要借鑒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的長處,從國情出發,兼收并蓄。德國制造業實力雄厚,工業4.0更重視實體經濟的提升以及生產線的智能化。以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名品牌占領世界制造業的最高端,這是德國的特點。美國有技術、資源、網絡的優勢,更重視發展工業互聯網。而中國是發展中大國,有后發優勢,我們要揚長補短。《中國制造2025》,主戰場、主線是兩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行動路徑是“互聯網+”。
十九大報告在論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時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余斌在大會致辭中表示,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需要制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需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需要建設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產業向中高端升級;還需要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在主旨演講中對中國發展智能制造給出了具體路徑方案。他認為,中國制造轉型路徑可借鑒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和美國智能過程制造(SPM)計劃,將信息、通信技術與生產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基于我國現有國情,我國流程工業發展應追求綠色生產、能效優化、敏捷供應鏈、需求驅動和高效運行等智能化目標。
智能制造與智能技術更深融合
縱觀全球,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中國制造2025》、英國工業2050……國家級戰略部署正在加快推動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世界經濟已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軟件與硬件急速融合。
全球智能制造的最佳實踐有哪些可以借鑒?硬件與軟件如何有效系統集成?如何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發展之路、走向2025?本屆年會站在智能制造與產業互聯網的風口,匯聚中、美、德、日等全球智力資源,進行全球聯動深度探索。
“我們不斷在詮釋,真正的工業4.0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自我進化的過程。”德國弗朗霍夫協會FutureWorkLab項目負責人、弗朗霍夫協會IAO研究所ProductionAssessment、4.0發明者Bastianpo?korni在演講中表示,德國工業4.0充分描述了制造業方面的數字化轉變,包括在工業環境進行萬物互聯、機械設備和人類的互聯。換言之,在兩個物體之間的對接,通過某個力來體現,可以是人機之間的交互,也可以是企業級之間的交互。
西門子工業軟件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梁乃明從西門子本身的產品發展出發,分析智能制造的行業趨勢和數字化企業進程。他談道:“工業4.0不外乎是把最新科技貫穿到整個產品的工藝、設計、規劃和制造等環節”。
“每一代的產品進入市場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因為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梁乃明說,針對這一點,要從制造業的幾個環節出發,從產品的設計到執行、生產,再到服務,要搭建數字化平臺,把整個產業閉環連接起來,再進一步縮短每個環節的時間。
“應用要在產業化中實現,不僅是單一材料的創新,而是一個系統的創新。”SAP中國區首席數字官彭俊松從軟件公司的角度剖析了面對未來工業4.0智能制造的發展、軟件架構的影響,以及如何改變工廠的運行與管理。在他看來,企業對數字化工廠的規劃要把握三大轉變:工業工程的創新、制造方式的創新和管理手段的創新。
關注數字化時代對未來有哪些積極的轉變作用,BastianPokorni認為:“在信息時代,如何收集和利用海量信息對制造業的大環境來說影響很大。德國制造業是基于高精尖和個性化定制的產品,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應對挑戰。”
對于如何把握機遇,把信息化和智能化結合起來?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總經理陳焱認為,工業企業要實現智能化改造,必須進入個性化時代,實現個性化訂單的快速交付、設備運行100%的可靠性和生產效率、運營維護云服務,最終達到行業全價值鏈的智慧運營。
11月25日,在大會舉辦的四場平行分論壇上,博世、甲骨文、研華、華中數控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聚焦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前沿技術、國家試點和金融資本,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全球實踐。
全球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硅谷)秘書長、華制智能董事長夏妍娜認為,智能制造首先是趨勢,是未來的定數,是必然會發生的;對于企業來說,智能制造還是一個系統,將對制造業企業、生產模式、管理模式、運營方式都帶來變化,帶來企業的組織能力再生、重塑;智能制造還需要不斷地實踐,應用在不同場景;它也是一場長征,是系統且復雜的工程。
- 03/08 [行業] 企業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有什么作用
- 03/08 [行業] 創業項目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哪些因素
- 03/08 [政策] 如果要開創公司,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 03/08 [政策] 如何委婉拒絕別人的投資項目
- 03/07 [政策] 經營范圍的名稱涉及到前置審批的情況
- 03/07 [行業] 公司注冊資本多少以上能冠省名
- 03/07 [政策] 公司拿我的卡走賬對我有影響嗎
- 03/04 [行業] 發票專用章和財務專用章區別
- 03/04 [行業] 怎么判斷寫字樓能不能注冊公司
- 03/04 [行業] 未分配利潤和留存收益一樣嗎

- 廣州試點在企業新刻公章內植芯片 小小公章大智能 (1) (5203)
- 小米成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成功“逆襲”三星 (1) (3727)
- 國網通信:讓能源更加智慧 (1) (2680)
- 智能網聯產業興起 (1) (2675)
- 百度推進民航機場智能化 通用航空發展規模增長較快 (1) (3208)
- 人工智能在多領域實現 (1) (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