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資訊 > 增值稅下降3%,客戶要求降價3%,能這樣算嗎?
增值稅下降3%,客戶要求降價3%,能這樣算嗎?
增值稅下降3%的消息還尤如昨日,在十三屆人大會議上通過將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稅率降低3%,能夠減少很多成本,消費者,客戶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真的是如此簡單的換算嗎?增值稅下降3%,商品價值也需降價3%嗎?下面,跟隨立華星財務小編一起看看下文,相信大家會知道答案。
現在假設你的采購成本是100元,成交價是120元。如果按17%增值稅率,你的進項稅是100*0.17=17元,出項繳稅是120*0.17=20.4元,實際進項抵扣后,你的納稅額為:20.4-17=3.4元。實際利潤為120-100-3.4=16.6元。
如果你不給客戶降價,增值稅為16%,則你的進項稅是100*0.16=16元,出項稅是120*0.16=19.2元,你的納稅額為:19.2-16=3.2元,實際利潤為120-100-3.2=16.8元。這意味著,如果你不給客戶降價,少繳納的0.2元稅都歸你了。
如果你給客戶降價1%,則成交價是120*(1-1%)=118.8元。如果按16%增值稅率,你的進項稅是100*0.16=16元,出項繳稅是118.8*0.16=19元,實際進項抵扣后,你的納稅額為:19-16=3元。實際利潤為118.8-100-3=15.8元。這比原來未降價未減稅少賺了16.6-15.8=0.8元,利潤減少了4.8%。
這不算不知道,算了嚇一跳。不是說好降1%的嗎?怎么利潤一下降了4.8%?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細心的銷售員應該注意到:在你給客戶降價的情況下,如果你的供應商沒有給你同時降價,那么,你的利潤將損失將近5%。所以,買賣有風險,降價需謹慎。
而就在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李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減稅,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稅率不變。
這本是對企業的一項重大利好。下午,我就接到一個客戶的電話,詢問這一減稅政策出臺后,他們如何應對客戶提出的降價要求。這讓我想起去年增值稅下調1個百分點稅率時,眾多客戶的困擾。
這個客戶說,降一個點還可以接受,現在是降三個點,客戶是上市公司,強勢,去年就被逼降價一個點了,今年客戶要是提出降三個點,企業利潤就沒有了。
看來做企業,環境變化,就會是一件斗智斗勇的挑戰。我們拋開企業競爭力量之說,僅就降稅了,對企業的價格是怎么影響的,來給提出降價要求的企業和應對降價要求的企業,分析一下降價對價格的影響。
首先,國家降稅率,并不是對銷售價格也相應的降低了同樣的百分比,我們上一次見到增值稅降1%,終端市場上商品的價格并沒有因此也降一個百分點,是吧?提出要求供應商降價的企業,首先看看你自己的銷售價格,是否也降了呢?
可能對于中間環節的企業來說,他們的客戶要求這樣降價,他們被迫也是降了,可這個要求,首先是從下游客戶傳導下來的,這是一個競爭的結果,也是一個利益分配的過程,這不是增值稅的原理導致的結果,所以,做企業,始終要想到自己處于什么樣的競爭環境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關鍵。
其次,假如所有上下游企業都按國家的稅率來自覺的重新調整價格,也不是政策降3%的增值稅稅率,就要求上游供應商降價3%的,因為政府對企業征稅,并不是降了3%的征收率(征收率與稅率不是一個概念),增值稅實質上是對企業增值部份按稅率征稅,企業的增值率不會是100%。
而且,就算每個企業都將政府的減部份讓渡給下游企業,一個環節的增值稅是這個環節增值部份減少的征稅,才是可以讓渡給下游的部份,這個部份的比例應該是這個環節增值率與減稅率的乘積。用公式表示:不含稅價格下調=增值率*3%,含稅價格下調=增值率*3*/1.16。
舉個例子:企業的進項占營收的60%,假如企業的進項100%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不管增值稅稅率是多少,進銷項都是可以相抵的,那么,對這個企業來說,只是對增值的40%按稅率征稅了。那么,現在增值稅降3%,對該企業來說,只是減少了增值稅稅負1.2%,這個1.2%,還是是相對不含稅銷售而言的,不是對含稅銷售收入而言的。相對降稅前的含稅銷售收入,只減少了稅負1.0345%。
因此,從純降稅來看稅負的下降,每個企業減稅的空間,取決于該企業的增值率和上游企業的減稅轉移。實際上,上游企業也不可能是降價3%,合理的只能是將上游減稅的部份轉移到下游,正如我們分析的例子,稅率降3%,企業降價1.2%。因此,借勢要求上游或下游都要降3%的企業,不是不懂,就是借故耍流氓。但是在中國這類耍流氓的企業非常多,現實中有很多大集團、企業都非常強勢,借機要求它的供貨方(特別是充分市場競爭的部品)降價3%,供貨方為了存活也不得不接受!
歸總,其實降低的只是稅率,與商品價格是無關的!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了解更多廣州注冊公司、代理記賬知識,敬請關注立華星財務。
現在假設你的采購成本是100元,成交價是120元。如果按17%增值稅率,你的進項稅是100*0.17=17元,出項繳稅是120*0.17=20.4元,實際進項抵扣后,你的納稅額為:20.4-17=3.4元。實際利潤為120-100-3.4=16.6元。
如果你不給客戶降價,增值稅為16%,則你的進項稅是100*0.16=16元,出項稅是120*0.16=19.2元,你的納稅額為:19.2-16=3.2元,實際利潤為120-100-3.2=16.8元。這意味著,如果你不給客戶降價,少繳納的0.2元稅都歸你了。
如果你給客戶降價1%,則成交價是120*(1-1%)=118.8元。如果按16%增值稅率,你的進項稅是100*0.16=16元,出項繳稅是118.8*0.16=19元,實際進項抵扣后,你的納稅額為:19-16=3元。實際利潤為118.8-100-3=15.8元。這比原來未降價未減稅少賺了16.6-15.8=0.8元,利潤減少了4.8%。
這不算不知道,算了嚇一跳。不是說好降1%的嗎?怎么利潤一下降了4.8%?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細心的銷售員應該注意到:在你給客戶降價的情況下,如果你的供應商沒有給你同時降價,那么,你的利潤將損失將近5%。所以,買賣有風險,降價需謹慎。
而就在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李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減稅,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稅率不變。
這本是對企業的一項重大利好。下午,我就接到一個客戶的電話,詢問這一減稅政策出臺后,他們如何應對客戶提出的降價要求。這讓我想起去年增值稅下調1個百分點稅率時,眾多客戶的困擾。
這個客戶說,降一個點還可以接受,現在是降三個點,客戶是上市公司,強勢,去年就被逼降價一個點了,今年客戶要是提出降三個點,企業利潤就沒有了。
看來做企業,環境變化,就會是一件斗智斗勇的挑戰。我們拋開企業競爭力量之說,僅就降稅了,對企業的價格是怎么影響的,來給提出降價要求的企業和應對降價要求的企業,分析一下降價對價格的影響。
首先,國家降稅率,并不是對銷售價格也相應的降低了同樣的百分比,我們上一次見到增值稅降1%,終端市場上商品的價格并沒有因此也降一個百分點,是吧?提出要求供應商降價的企業,首先看看你自己的銷售價格,是否也降了呢?
可能對于中間環節的企業來說,他們的客戶要求這樣降價,他們被迫也是降了,可這個要求,首先是從下游客戶傳導下來的,這是一個競爭的結果,也是一個利益分配的過程,這不是增值稅的原理導致的結果,所以,做企業,始終要想到自己處于什么樣的競爭環境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關鍵。
其次,假如所有上下游企業都按國家的稅率來自覺的重新調整價格,也不是政策降3%的增值稅稅率,就要求上游供應商降價3%的,因為政府對企業征稅,并不是降了3%的征收率(征收率與稅率不是一個概念),增值稅實質上是對企業增值部份按稅率征稅,企業的增值率不會是100%。
而且,就算每個企業都將政府的減部份讓渡給下游企業,一個環節的增值稅是這個環節增值部份減少的征稅,才是可以讓渡給下游的部份,這個部份的比例應該是這個環節增值率與減稅率的乘積。用公式表示:不含稅價格下調=增值率*3%,含稅價格下調=增值率*3*/1.16。
舉個例子:企業的進項占營收的60%,假如企業的進項100%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不管增值稅稅率是多少,進銷項都是可以相抵的,那么,對這個企業來說,只是對增值的40%按稅率征稅了。那么,現在增值稅降3%,對該企業來說,只是減少了增值稅稅負1.2%,這個1.2%,還是是相對不含稅銷售而言的,不是對含稅銷售收入而言的。相對降稅前的含稅銷售收入,只減少了稅負1.0345%。
因此,從純降稅來看稅負的下降,每個企業減稅的空間,取決于該企業的增值率和上游企業的減稅轉移。實際上,上游企業也不可能是降價3%,合理的只能是將上游減稅的部份轉移到下游,正如我們分析的例子,稅率降3%,企業降價1.2%。因此,借勢要求上游或下游都要降3%的企業,不是不懂,就是借故耍流氓。但是在中國這類耍流氓的企業非常多,現實中有很多大集團、企業都非常強勢,借機要求它的供貨方(特別是充分市場競爭的部品)降價3%,供貨方為了存活也不得不接受!
歸總,其實降低的只是稅率,與商品價格是無關的!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了解更多廣州注冊公司、代理記賬知識,敬請關注立華星財務。
立華星財務目前全國各地均有分公司以及合作機構辦理各種財稅業務,我司業務涵蓋:公司注冊,代理記賬,商標注冊,工商變更,進出口權,出口退稅代辦等多元化業務,如有需要可撥打電話18820806866(微信同號),或點擊【在線咨詢】。
- 03/08 [行業] 企業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有什么作用
- 03/08 [行業] 創業項目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哪些因素
- 03/08 [政策] 如果要開創公司,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 03/08 [政策] 如何委婉拒絕別人的投資項目
- 03/07 [政策] 經營范圍的名稱涉及到前置審批的情況
- 03/07 [行業] 公司注冊資本多少以上能冠省名
- 03/07 [政策] 公司拿我的卡走賬對我有影響嗎
- 03/04 [行業] 發票專用章和財務專用章區別
- 03/04 [行業] 怎么判斷寫字樓能不能注冊公司
- 03/04 [行業] 未分配利潤和留存收益一樣嗎

猜你喜歡
- 2022年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最新政策 (0) (4304)
- 房產、車輛計稅依據該不該包含增值稅 (0) (2360)
- 契稅、土地增值稅計稅依據該不該包含增值稅 (0) (4390)
- 免征增值稅!2021年優惠新政 (0) (2135)
- 最新隨軍家屬創業免征增值稅政策 (0) (3331)
- 稅率調整后,對增值稅發票開具是如何規定的 (0) (2071)